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选择一首简单、生动且富有童趣的歌曲至关重要。《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就是这样一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经典儿歌。它旋律欢快,歌词朗朗上口,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舞蹈动作帮助他们理解节奏感与合作精神。以下是基于这首歌曲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增强集体意识,学会与同伴友好互动。
2. 知识技能: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并能跟随音乐做出简单的舞蹈动作。
3. 过程方法:通过听唱、模仿、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二、教学准备
- 音乐播放设备及《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音频文件。
- 小熊和洋娃娃的手偶或图片若干,作为课堂道具使用。
- 彩带、气球等装饰物布置教室环境,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约5分钟)
1. 教师戴上洋娃娃手偶,向小朋友打招呼:“大家好呀!我是可爱的洋娃娃,今天我带来了一位好朋友——小熊先生。”接着出示小熊手偶,“你们看,它们正在做什么呢?”引导孩子们观察手偶的动作,激发好奇心。
2. 播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背景音乐,让孩子们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情绪。
(二)新授环节(约20分钟)
1. 熟悉歌词:
- 教师带领全班一起朗读歌词,注意发音准确清晰。
- 可以采用问答的形式检查孩子们是否记住了一些关键词汇,比如“洋娃娃”、“小熊”、“跳舞”。
2. 学习动作:
- 根据歌词内容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例如,“啦啦啦”时可以双手向上挥动;“跳啊跳”时双脚交替跳跃等。
- 分步骤教孩子们完成这些动作组合,并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自己的创意。
3. 分组练习:
- 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分配一名“领舞者”,负责带领本组成员一起练习。
- 各小组之间互相观摩表演,分享各自的亮点之处。
(三)巩固提升(约10分钟)
1. 组织一场小型演出,请每个小组轮流上台展示他们的成果。
2. 在全体师生共同参与下再次完整演绎整首歌曲及其对应的舞蹈动作,加深印象。
四、结束部分
1. 总结本次活动中的收获,表扬表现突出的小朋友。
2. 布置家庭作业:回家后邀请家人一起欣赏《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并尝试跟着音乐做简单的动作。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不仅能让孩子们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还能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为今后更复杂的艺术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