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2025-05-31 02:08:15

问题描述: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急!求解答,求别让我白等!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5-31 02:08:15

唐代诗人许浑以其细腻的笔触和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描绘而闻名,《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便是他众多佳作中的一首。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他身处逆境时的复杂心境。下面我们就从多个角度来欣赏这首诗的魅力。

一、原诗再现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二、诗意解析

首联“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点明了季节是深秋,时间是傍晚。“红叶”象征着秋天的萧瑟,“长亭”则是古代送别之地,透露出一种离愁别绪。诗人在此处饮酒,更增添了旅途中的孤寂感。

颔联“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通过描写天气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氛围。太华山和中条山作为背景,使画面更加深远广阔。

颈联“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则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写了潼关的壮丽景色。树木的颜色随着地势的变化而不同,黄河的涛声仿佛一直传向遥远的大海,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尾联“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内心的矛盾。尽管即将到达京城,但诗人依然怀念过去的田园生活,显示出他对现实生活的某种逃避心理。

三、艺术特色

1. 情景交融:全诗情景交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无论是红叶、残云还是疏雨,都与诗人的心境紧密相连。

2. 动静结合:诗中既有静态的描述如“红叶”、“树色”,也有动态的表现如“归”、“过”等动词,使得整个画面生动鲜活。

3. 结构严谨:整首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从傍晚写到夜晚,再到第二天清晨,时间线索清晰可见。

四、阅读思考题

1. 请分析本诗中“红叶”这一意象的作用。

2. 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对“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这句话的理解。

3. 如何理解诗人在尾联中流露出的矛盾情感?

五、总结

许浑的《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卓越的语言功底,还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还能从中汲取精神上的力量,学会在面对人生困境时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