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诗歌中,离别是一个常见的主题。唐代诗人杜牧所作的《赠别二首》,以其真挚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成为这一主题的经典之作。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两首诗的原文及其翻译与赏析。
原文
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翻译
其一
那美丽的姑娘正值十三四岁的年纪,恰似二月里含苞待放的豆蔻花。在扬州繁华的街道上,即使有春风拂过,也比不上她卷起珠帘时的娇美。
其二
多情的人看起来像是无情的,只觉得在酒杯前无法展颜欢笑。蜡烛似乎也有情感,它为离别的悲伤而流泪,直到天亮。
赏析
杜牧的《赠别二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和情感。第一首诗中,诗人以“豆蔻”比喻少女的青春美丽,生动地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而“春风十里扬州路”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美好,但这一切都比不上那卷起珠帘的少女的动人之处。
第二首诗则深入内心,表达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诗人用“多情却似总无情”来描述内心的矛盾,既渴望表达感情又难以启齿的微妙心态。蜡烛“替人垂泪”更是将这种离别的悲伤形象化,让人感同身受。
这两首诗不仅展现了杜牧卓越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刻的理解。无论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还是对人物情感的刻画,都体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独特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