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与城市规划领域,吴良镛院士的名字无疑是令人敬仰的。作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双院院士,他不仅是中国现代建筑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也是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体系的创立者。近日,吴良镛院士的一场精彩演讲再次引发了广泛关注。这场题为《志存高远 身体力行》的演讲,不仅回顾了他一生的学术追求与实践经历,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启示。
志存高远:从梦想出发
吴良镛院士在演讲中提到,他的学术生涯始于对建筑与城市的热爱。早在年轻时,他就立志要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城市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志向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源于他对人类生活环境深刻的理解与关怀。他强调,作为一名建筑师或规划师,不仅要关注技术层面的问题,更要思考如何通过设计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具体实践中,吴良镛院士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无论是参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还是主持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的设计,他都力求将人性化的设计融入其中。他指出,建筑不仅仅是冷冰冰的钢筋水泥结构,更应该是承载文化记忆、反映时代精神的艺术品。
身体力行:实践出真知
除了宏大的愿景外,吴良镛院士还特别强调行动的重要性。“志存高远”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脚踏实地的努力,再美好的理想也只能停留在纸面上。因此,在长达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始终亲临一线,深入调研,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发展模式。
例如,在主持北京旧城改造项目时,他带领团队走遍了老城区的大街小巷,倾听居民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正是基于这样的实地考察,他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建议,如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优化公共空间布局等。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宜居性,也为后来的城市更新工作树立了典范。
此外,吴良镛院士还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将中国经验推广到全球舞台。他认为,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应当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等全球性挑战。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更多像他这样既有深厚专业知识又具备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加入进来。
复习过程:传承与发展
尽管已经步入晚年,但吴良镛院士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学习热情。他经常鼓励年轻人多读书、勤思考,并提醒大家不要满足于现状,要勇于创新。在他看来,“复习”不仅仅意味着重温过去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结合新情况重新审视问题,找到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
为此,他倡导建立开放包容的学习环境,让不同背景、不同年龄层的人都能自由地表达观点、分享经验。同时,他也呼吁社会各界给予青年一代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能够在宽松的氛围中成长成才。
总之,吴良镛院士的这场演讲既是一次深刻的自我总结,也是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哪个行业,只要心怀梦想并付诸行动,就一定能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贡献的最大化。让我们以吴老为榜样,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