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2025-06-02 15:20:30

问题描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跪求好心人,帮我度过难关!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02 15:20:30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辛弃疾的生平及其词作背景。

(2)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典故及深刻含义。

(3)学会分析词中运用的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体会词人的情感表达,并尝试自己创作类似的怀古题材作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珍惜当下生活的重要性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艺术特色。

难点:如何将个人情感融入到对历史遗迹的追忆之中,并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三、教学准备

教师需提前准备好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以辅助讲解;同时也可以准备一些关于辛弃疾其他代表作的小册子供有兴趣的学生课后阅读。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有关镇江金山寺的风光片断作为引子,然后提问:“同学们看到这段视频后有什么感受?”接着自然过渡到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的一首经典之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初读感知

让学生自由朗读全词,在读的过程中注意字音准确性和节奏感。之后请几位同学站起来示范朗读,并给予适当点评鼓励。

3. 分析鉴赏

(1)介绍作者背景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军事家,他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事业,但屡遭排挤打击。晚年退居江西上饶一带时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篇。

(2)逐句解读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此句点明了地点“京口”,并借古喻今,表达了作者对于英雄人物消逝的惋惜之情。

B.“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进一步强调了时间流逝所带来的变化,暗示着一切辉煌终将归于尘土。

C.“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通过描写眼前景物再现了当年刘裕居住过的地方,从而引发下文关于其功绩的回忆。

D.“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高度概括了刘裕北伐时威武雄壮的气势,同时也寄托了作者渴望恢复中原的理想抱负。

E.“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批评了宋文帝轻率出兵导致失败的行为,告诫当政者不可重蹈覆辙。

F.“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回顾自己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抗金斗争的经历,感慨岁月蹉跎。

G.“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描绘了如今祭祀异族统治者的景象,反衬出国家分裂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H.“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借用廉颇的故事自比,既表现了自己虽年迈仍愿为国效力的决心,又隐含着壮志难酬的悲哀。

4. 总结归纳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再次强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艺术成就及其思想价值。最后布置作业,要求每位同学根据本课所学知识写一篇读后感或者仿写一首类似的怀古诗。

五、板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斜阳草树……

想当年……

元嘉草草……

四十三年……

可堪回首……

凭谁问……

六、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比如观看纪录片《辛弃疾》,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