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情感与内涵是一个重要课题。《忆读书》是冰心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通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的阅读经历,表达了对书籍深深的热爱以及对文学世界的向往。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设计一份适合初中学生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及其用法;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创作背景;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分析文本。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感受冰心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关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于让学生体会作者对于读书的看法,并从中获得启示;难点则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出自己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著名作家成长历程的小视频作为引入,然后提问:“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伟大的作家?他们小时候是不是也像我们一样喜欢看书呢?”以此来调动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初读感知
组织全班同学齐声朗读课文,注意正音断句。之后,请几位同学分享他们的初步印象,比如文章写了什么内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觉等。
(三)精读赏析
1. 分组活动:每四人为一组,指定一名组长负责记录讨论结果。各组围绕以下问题展开交流:
- 文章开头部分提到了哪些书籍?
- 冰心是如何评价这些书的?
- 她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
2. 全班汇报: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其他成员补充完善。教师适时给予鼓励性评价,并总结归纳出共同点。
(四)拓展延伸
让学生们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平时的阅读情况,包括最喜欢看哪种类型的书,有什么收获等。同时也可以推荐一些经典名著供有兴趣的同学进一步阅读。
四、作业布置
完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我的读书故事》,讲述自己曾经读过的一本书或一段经历,谈谈它对自己的影响。
五、板书设计
忆读书——冰心
童年阅读经历
书籍分类及评价
对读书的认识与感悟
以上就是本次《忆读书》的教学设计方案,旨在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文本内容,同时也希望能够点燃他们内心深处对知识探索的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