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伤仲永的阅读题答案

2025-06-06 07:47:26

问题描述:

伤仲永的阅读题答案,跪求好心人,别让我卡在这里!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06 07:47:26

《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短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这篇文章通过讲述方仲永从天才儿童到平庸之人的转变过程,揭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警示人们不要忽视对人才的培养。

一、文章结构与主要内容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叙述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赋以及他早期的表现。方仲永五岁时便能作诗,才华横溢,令人惊叹。

第二部分(“邑人奇之”至“其受之天也”),描述了乡里人对方仲永的关注和推崇,而他的父亲却只顾眼前利益,没有让仲永继续学习,导致他的才能逐渐衰退。

第三部分(“彼其受之天也”至结尾),作者总结全文,强调后天努力的重要性,指出即使是天才也需要通过学习来保持和发展自己的能力。

二、问题解答

以下是针对这篇课文的一些常见阅读理解题目及其答案:

1. 问:方仲永为何会从天才沦为普通人?

答:方仲永之所以会从天才沦为普通人,主要是因为他父亲没有让他接受后天的教育,而是整天带着他去拜访同乡的人以获取利益,从而浪费了宝贵的求学时间。

2. 问:“父利其然也”这句话中的“利”字如何理解?

答:“利”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利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仲永的父亲看到了儿子作诗带来的好处,于是利用这一点去赚钱,而不是真正关心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3. 问:本文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人即使天生聪明,如果没有经过后天的努力学习,也会变得平庸;反之,如果能够坚持不懈地学习,就能够不断提升自我,实现更大的成就。

4. 问:“卒之为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卒之为众人”表达了深深的惋惜之情。作者对于这样一个原本极具潜力的孩子最终未能成长为有用之才感到遗憾,同时也借此批评了那些不重视教育的行为。

5. 问: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方仲永的聪慧?

答:文中具体体现方仲永聪慧的地方包括他五岁就能作诗,并且作品“文理皆有可观者”,说明他的诗歌不仅形式优美而且内容深刻,得到了人们的高度评价。

6. 问: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答:最后一段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它不仅总结了全文的主题思想——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还引发了读者对于人才成长规律的思考。

以上就是关于《伤仲永》这篇课文的一些基本解读和答案。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文字表面的意义,还要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道理,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