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通过深入阅读课文,学生能够理解圆明园的历史价值及其被毁灭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圆明园毁灭的原因及影响,并尝试提出保护文化遗产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其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 理解圆明园的文化价值以及它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 分析圆明园毁灭的原因,探讨如何有效保护文化遗产。
教学难点:
- 如何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圆明园毁灭所带来的民族耻辱感,并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力量。
- 激发学生对于保护文化遗产的兴趣与行动力。
教学准备:
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如图片、视频等),以便于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观看;同时也可以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自己查找关于圆明园的相关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象的视频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好奇心。接着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段视频展示的是哪里吗?它曾经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以此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圆明园的毁灭》。
二、新授环节
1. 整体感知
-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回答问题:“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它的特点是什么?”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圆明园的基本情况。
2. 深入探究
- 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万园之园”?可以从建筑风格、艺术成就等方面进行阐述。
- 观看相关纪录片或图片,直观感受圆明园当年的壮丽景象。
3. 分析原因
-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圆明园为何会遭到破坏?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哪些问题?”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出发发表自己的看法。
4. 情感升华
- 结合实际案例,讲述近年来我国在文物保护方面取得的成绩,激励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参与到保护文化遗产的行动中来。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习题,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组织一次小型辩论赛,主题围绕“是否应该重建圆明园”,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技巧。
四、总结提升
回顾整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圆明园的历史意义及其作为中华民族宝贵财富的重要性。号召全体同学珍惜当下美好生活的同时,不忘过去屈辱历史,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板书设计:
- 圆明园的毁灭
- 特点:万园之园
- 原因:侵略战争
- 影响:警醒国人
作业布置:
1. 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2. 收集更多关于圆明园的故事或者传说,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通过这样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能对圆明园有更全面的认识,在心灵深处埋下一颗珍视文化遗产的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