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智慧。以下选取其中十则经典篇章,结合原文与详尽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
一、学而篇第一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并时常温习它,不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访,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怨恨,这难道不是君子的风范吗?”
二、为政篇第二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立足于社会;四十岁不再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岁时能听到各种意见还能分辨是非;到了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但不会越出规矩。”
三、八佾篇第三
原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译文:孔子说:“居住在仁爱的地方才是美好的。如果选择住处却不住在充满仁爱之地,怎能称得上明智呢?”
四、里仁篇第四
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晨明白了真理,即使晚上死去也无憾。”
五、公冶长篇第五
原文:子谓子贡曰:“女(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译文: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相比谁更优秀?”子贡回答:“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颜回听一件事就能推想到十件事,而我听了一件事只能推想到两件事。”
六、雍也篇第六
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会显得粗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流于浮华。只有文采与质朴兼备,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七、述而篇第七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反省自身是否也有类似的问题。”
八、泰伯篇第八
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译文:曾子说:“读书人必须志向远大且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肩负重任并且路途遥远。”
九、子罕篇第九
原文: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译文:孔子杜绝四种毛病——不凭空臆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唯我独尊。
十、卫灵公篇第十
原文: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译文:孔子说:“工匠想要做好工作,必须先准备好工具。”
以上十则《论语》中的名句不仅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和个人修养观,还深刻揭示了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通过反复研读这些经典内容,我们不仅能汲取古人智慧,更能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