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同时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寓言故事比较感兴趣,但理解寓意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愚公的精神品质,并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及用法;了解寓言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愚公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愚公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愚公移山的精神实质及其现实意义。
难点:正确评价愚公的行为方式。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从前有位老人,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去路,为了方便出行,他决定带领家人挖掉这两座山……”这样既能吸引注意力又能自然过渡到课文内容。
(二)整体感知
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准确、停顿恰当。然后提问:“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三)精读细品
1. 分析人物形象
- 愚公:勤劳勇敢、胸怀宽广、意志坚定。
- 智叟:自私保守、目光短浅。
通过对比分析突出愚公高尚的人格魅力。
2. 探讨寓意
引导学生思考:“愚公为什么要移山?他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进一步挖掘其背后蕴含的思想内涵——面对困难要有信心和勇气,坚持到底才能取得成功。
3. 联系实际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类似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四)巩固练习
布置作业:将课文改写成现代文,讲述给家长听,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
愚公移山
人物形象:愚公——勤劳勇敢、胸怀宽广、意志坚定;
智叟——自私保守、目光短浅。
寓意:面对困难要有信心和勇气,坚持到底才能取得成功。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还深刻领会到了愚公精神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于某些专业术语的理解仍显不足,今后还需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