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是宋代著名词人周邦彦的一首经典作品。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特有的阴晴变化与黄昏景象,同时融入了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词的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原文: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际共南雁。
山远天高烟水寒,倚楼人独。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翻译:
秋天的阴云偶尔放晴,渐渐地向着黄昏暗下来,庭院里一片清冷。
我静静地站着倾听寒风吹过的声音,在云际和南飞的大雁相伴。
远处的山峦显得那么遥远,天空高远,烟雾笼罩的水面带着寒意,独自一人倚靠在楼上。
想要把心中的思绪寄托给瑶琴,可真正懂琴的人很少,即使琴弦断了又有谁能听见呢?
遥想当年周瑜,小乔刚刚嫁给他,他那英俊潇洒的姿态令人难忘。
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敌军的战船就化为灰烬。
我如今神游故国,多情的古人可能会嘲笑我,因为我的早生华发。
人生就像一场梦,举起酒杯,把酒洒向江上的明月,以此来祭奠过往。
赏析:
这首词开篇便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秋阴时晴渐向暝”描绘了一幅秋天阴晴交替的画面,随着光线的变化,庭院逐渐变得凄冷。“伫听寒声,云际共南雁”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寂感,词人独自站在楼上,听着风声,看着南飞的大雁,内心充满了惆怅。
下阕中,“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即便有满腹心事,却无人倾诉。“遥想公瑾当年”一句则通过回忆三国时期的英雄周瑜,反衬出自己当前的落寞。“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则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词人感慨人生短暂,如同一场梦境,唯有借酒浇愁,向江月寄托哀思。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历史人物的联想,抒发了词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