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文学的璀璨星空中,《诗经》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不仅记录了周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承载着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情感与文化追求。其中,《国风·魏风·伐檀》以其质朴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篇章。
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
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
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
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这首诗通过反复咏叹砍伐檀树的情景,表达了劳动者对不劳而获者的愤怒与不满。诗中反复提到“不稼不穑”、“不狩不猎”,却拥有大量粮食和猎物,这种强烈的对比凸显了当时社会阶层之间的不平等现象。同时,“河水清且涟猗”等自然景象的描写,既增添了画面感,又象征了劳动者的纯洁心灵与高尚情操。
翻译如下:
砍伐檀树啊,把它们放在河边的高地上。
河水清澈而又波纹荡漾。
不耕种不收割,为何占有三百捆谷物?
不出外打猎,为何你的庭院里悬挂着野猪?
砍伐辐条啊,把它们放在河边旁。
河水清澈而又笔直流淌。
不耕种不收割,为何占有三百亿谷物?
不出外打猎,为何你的庭院里悬挂着大鹿?
砍伐车轮啊,把它们放在河边的浅滩上。
河水清澈而又泛起微波。
不耕种不收割,为何占有三百囤谷物?
不出外打猎,为何你的庭院里悬挂着鹌鹑?
这首诗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展现了劳动者对于不公平社会制度的批判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今天看来,这首诗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要珍惜劳动成果,反对任何形式的剥削与压迫,努力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人类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