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写作(《启事》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启事的定义、特点和基本格式,掌握启事的写作方法,并能根据实际需要撰写规范的启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范文仿写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启事的写作技巧,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文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良好习惯,增强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责任感,体会应用文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启事的结构、语言特点及常见类型(如寻物启事、招领启事、招聘启事等)。
- 难点:如何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灵活运用启事的格式与语言,避免内容模糊或表达不清。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启事范文、学生写作练习纸。
- 学生准备:预习启事的基本知识,思考生活中遇到的启事实例。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看到过类似‘寻人启事’、‘招租启事’这样的文字?它们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启事例子,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20分钟)
(1)启事的定义
启事是单位或个人为了向公众说明某项事情、请求帮助或发布信息而撰写的书面通知。它具有公开性、简明性、实用性等特点。
(2)启事的结构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如“寻物启事”、“招聘启事”等。
- 说明具体事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 联系方式:如电话号码、地址等。
- 结尾:通常以“特此启事”或“敬请协助”等语句结束。
(3)启事的语言特点
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不使用复杂词汇;语气诚恳、正式,但不过于拘谨。
(4)常见类型举例
- 寻物启事
- 招领启事
- 招聘启事
- 征文启事
- 活动启事
3. 案例分析(10分钟)
展示几篇典型的启事范文,如“失物招领启事”、“招聘启事”,引导学生分析其结构、语言及内容安排,指出优缺点。
4. 小组讨论与写作实践(15分钟)
分组完成任务:
每组选择一个生活场景(如“丢失学生证”、“寻找宠物”、“招聘家教”等),根据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启事。
教师巡视指导,适时给予建议。
5. 展示与点评(10分钟)
各组派代表朗读自己的启事,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教师总结点评,强调写作中的注意事项。
6. 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启事的定义、结构、语言特点及写作方法。
- 布置作业:根据提供的题目(如“寻找走失的宠物”)撰写一篇规范的启事,下节课提交。
五、板书设计:
```
应用文写作 —— 启事
一、定义:公开说明事项、请求帮助的通知
二、结构:
1. 标题
2. 正文
3. 联系方式
4. 结尾
三、语言特点:简洁、明了、诚恳
四、常见类型:
寻物/招领/招聘/征文/活动启事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启事的基本知识与写作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启事与其他应用文的区别与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