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书斋记》是一篇文言文,作者通过描写自己在书房中沉醉于书卷之中的情景,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与执着。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思想性。以下是对该文的全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原文节选:
余少时,好读书,家贫无书,借于邻人。每得一书,必手抄之,虽寒暑不辍。既长,稍有藏书,遂筑一斋,名曰“醉书”。每至夜分,独坐其中,展卷而读,心随文动,神与古会。或遇奇句,击节称快;或见妙理,抚掌称善。久之,不知身在尘世,惟觉满室书香,如饮醇酒,醺然欲醉。
阅读理解题与参考答案:
1. 文中“醉书”指的是什么?
- 答:“醉书”是作者为自己书房取的名字,意指沉浸在书籍之中,如醉如痴的状态。
2. 作者为何“手抄之”?
- 答:因为年少时家中贫穷,没有书可读,只能向邻居借书,并亲手抄写,以求学习。
3. “每至夜分,独坐其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状态?
- 答:表现出作者专心致志、勤奋好学的精神,即使深夜也坚持读书,体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
4. 文中“如饮醇酒,醺然欲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读书的感受比作饮酒,形象地表达了读书带来的愉悦与沉醉感。
5. 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对读书的态度是怎样的?
- 答:作者对读书充满热爱和执着,认为读书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能够让人忘却尘世烦恼,达到一种超脱的境界。
总结:
《醉书斋记》通过对作者读书经历的描写,展现了他勤奋好学、沉醉书海的精神风貌。文章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富有哲理,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知识的追求与崇敬。阅读此文,不仅能提高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还能感受到作者对书籍的深厚情感与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