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研究】在当前税收征管体系中,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方式主要包括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两种形式。其中,核定征收因其简便、高效的特点,在一些中小企业或财务制度不健全的企业中被广泛采用。然而,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和税收管理要求的日益提高,核定征收模式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亟需进行深入研究与优化。
首先,核定征收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标准不统一的问题。目前,各地税务机关在核定征收的具体操作上缺乏统一的政策依据和实施细则,导致不同地区之间在核定方法、税率适用、税基确定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种不一致性不仅影响了税收公平性,也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企业的合规成本。
其次,核定征收的透明度较低,容易引发权力寻租现象。由于核定征收依赖于税务人员的经验判断和主观评估,缺乏明确的量化指标和公开的审核流程,容易造成执法随意性,甚至滋生腐败行为。这不仅损害了税法的严肃性,也削弱了纳税人对税收制度的信任。
再者,核定征收在激励企业规范财务管理方面作用有限。相较于查账征收,核定征收对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要求较低,使得部分企业缺乏建立健全财务制度的动力,长期来看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税收征管的精细化管理。此外,核定征收还可能成为部分企业逃避纳税义务的手段,特别是在利润核算较为复杂或存在关联交易的情况下,核定征收可能被滥用。
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核定征收制度进行完善:
一是加强政策统一和制度建设。国家税务总局应出台更为细化的核定征收办法,明确核定标准、适用范围、审核程序等内容,确保各地在执行过程中有据可依,减少自由裁量空间。
二是提升核定征收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建立公开透明的核定流程,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增强核定结果的公信力。同时,加强对税务人员的培训与监督,防止权力滥用。
三是推动企业财务制度规范化。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逐步引导其向查账征收过渡。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可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以促进其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是强化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立企业纳税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对企业的动态监控和精准分析,提高核定征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征管效率,但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制度设计、强化监管机制、提升技术支撑,才能使核定征收更加公平、合理、高效,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税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