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生态学实习报告(老师:曾宗永)】一、实习背景与目的
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平武县境内,地处青藏高原东缘,是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该保护区以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独特的生态系统和良好的自然环境而闻名。为了加深对生态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野外调查与数据分析能力,我们于2024年秋季在王朗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生态学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与数据采集,了解保护区内的植被分布、动物活动规律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掌握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二、实习地点与时间
实习地点: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北纬32°17′,东经104°36′)
实习时间:2024年9月15日—2024年9月28日
指导老师:曾宗永
三、实习内容与方法
1. 植被调查
我们在保护区的不同海拔区域设置了若干样方,采用样方法对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进行调查。记录植物种类、个体数量、高度、盖度等指标,并绘制植被类型分布图。通过对不同生境的比较,分析植被垂直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 动物踪迹观察
在保护区内设置多个观察点,主要关注大型哺乳动物如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等的活动痕迹,包括粪便、脚印、啃食痕迹等。通过这些踪迹判断动物种群的分布情况及活动范围。
3. 水质与土壤采样
在河流、溪流及湿地区域采集水样和土壤样本,检测pH值、溶解氧、电导率等水质指标,以及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等参数,评估保护区的环境质量状况。
4. 访谈与问卷调查
我们还走访了当地居民,了解他们对保护区生态保护的认知与态度,并通过问卷形式收集关于土地利用、资源使用等方面的信息,以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实习成果与发现
1. 植被多样性丰富
王朗保护区植被类型多样,从低海拔的常绿阔叶林到高海拔的针叶林均有分布,显示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特征。其中,冷杉林和云杉林是主要的森林类型,且林下植被丰富,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
2. 野生动物活动频繁
通过观察与追踪,我们确认了多种珍稀动物的存在,尤其是大熊猫的活动较为活跃。此外,还发现了小熊猫、岩羊、羚牛等野生动物的踪迹,说明该地区生物多样性较高,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3. 环境质量良好
水质检测结果表明,保护区内的水源清洁,适合野生动植物生存;土壤样本显示其有机质含量较高,有利于植物生长,整体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状态。
五、问题与建议
尽管王朗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总体较好,但在实习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 个别区域存在垃圾污染现象,影响景观与生态;
- 部分区域因游客进入频繁,造成局部植被受损;
- 保护区周边居民对生态保护意识仍需加强。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 划定更严格的保护区边界,限制人为干扰;
- 增设环保设施,规范游客行为。
六、实习体会与总结
通过此次实习,我们不仅掌握了生态学野外调查的基本技能,也增强了对自然保护区重要性的认识。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如何科学地开展生态研究,如何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同时,这次实习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王朗自然保护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其保护工作关系到整个地区的生态安全。我们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机会参与类似的研究与保护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参考文献
1. 王朗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王朗自然保护区概况》,2023年版
2. 曾宗永,《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
3. 国家林业局,《中国自然保护区名录》,2022年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