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19及在山的那边导学案新人教版)】一、学习目标:
1. 理解诗歌《在山的那边》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
2. 掌握诗中运用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感受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激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二、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山”与“海”的象征意义,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 难点: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感悟人生奋斗的意义。
三、预习指导:
1. 阅读课文《在山的那边》,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 查找作者王家新的背景资料,了解其创作经历。
3. 圈画出文中你认为有深意的句子,并尝试写出自己的理解。
四、课堂探究:
1. 问题一:诗中的“山”和“海”分别象征什么?
- “山”象征着困难、阻碍,是通往理想道路上的障碍。
- “海”象征着希望、理想,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2. 问题二:为什么说“我常伏在窗口痴想”?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理状态?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世界的憧憬和对现实的不满。他常常沉浸在对理想的幻想中,渴望突破现实的束缚。
3. 问题三:诗中“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和“一次次鼓起信心”之间有何关系?
- 这体现了作者在追寻理想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与坚持。尽管屡遭失败,但他依然不放弃,表现出坚定的信念。
五、拓展延伸:
1.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翻过山”的经历?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2. 欣赏其他关于理想与奋斗的诗歌或名言,如《少年中国说》《梦想的力量》等,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六、课后作业:
1.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的“山”与“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心中的理想与奋斗之路。
2.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七、教师寄语: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也有一片海。愿你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坚定信念,不断前行,最终抵达属于自己的那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