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借石灰的坚贞不屈、历经磨难仍保持洁白的本质,表达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操。这首诗不仅具有较强的文学价值,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适合在语文课堂中进行深入讲解与拓展。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理解诗中关键词语的含义,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 学习古诗的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诵读、讨论、赏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诗人坚韧不拔、清白正直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和志向。
- 难点:把握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感悟作者的高尚情操。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课件、相关背景资料、配乐朗诵音频。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于谦的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诗歌背景。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你见过石灰吗?它有什么特点?”引发学生兴趣,接着展示石灰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石灰的特性,并引出本课主题——《石灰吟》。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2.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节奏。
3. 教师纠正发音,指导朗读技巧。
(三)精读品析(20分钟)
1. 逐句讲解:
- “千锤万凿出深山”:说明石灰的形成过程,突出其历经艰辛。
- “烈火焚烧若等闲”:表现石灰面对烈火毫不畏惧,象征坚强意志。
- “粉骨碎身浑不怕”:进一步强调石灰的牺牲精神。
- “要留清白在人间”:点明主题,表达诗人追求高洁人格的愿望。
2.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诗中哪些词句最能体现石灰的品格?为什么?”并派代表发言。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结合历史背景,介绍于谦的生平事迹,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歌的现实意义。
2. 鼓励学生联系自身生活,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做到“清白做人”。
(五)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总结诗歌的主题思想,强调诗人以石灰自喻,表达坚定信念和高洁情操。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要像石灰一样,经得起考验,坚守原则。
(六)布置作业(5分钟)
1. 背诵《石灰吟》,并尝试用现代文改写诗歌内容。
2.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从这首诗中得到的启示。
六、板书设计
```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结合多媒体资源,提升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