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为身边群众做了什么实事好事,还有哪些差距等四个方面存在问题】在当前的基层工作中,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始终把“服务群众、贴近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认真反思和改进。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我们既要看到已经取得的成绩,也要正视存在的差距。
首先,是“是否真正了解群众需求”。在日常工作中,部分干部虽然开展了走访、调研等活动,但往往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到群众的真实生活和实际困难中去。有些同志习惯于“听汇报、看材料”,缺乏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导致对群众的真实诉求掌握不够准确,影响了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是“是否切实解决群众困难”。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尽管制定了许多惠民政策,但在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最后一公里”不通的问题。有的干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回应不及时,处理不到位,甚至存在推诿扯皮的现象,导致群众的合理诉求得不到有效解决,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第三,是“是否持续关注群众利益”。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干部只注重短期成效,忽视了群众的长远利益和发展需求。特别是在资源分配、政策落实等方面,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导致一些群众在发展过程中被边缘化,未能享受到应有的成果。
第四,是“是否积极引导群众参与”。群众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只有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标。然而,目前仍有一些干部在工作中习惯于“单打独斗”,缺乏与群众的互动和协作,导致群众参与度不高,影响了工作的整体推进。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要不断加强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要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地见效;要注重长效机制建设,推动群众利益得到长期保障;要广泛发动群众,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为身边群众做实事好事”落到实处,不断缩小与群众期望之间的差距,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