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幼儿园小班教案《折青蛙》含反思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幼儿园小班教案《折青蛙》含反思,快急疯了,求给个思路吧!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4 23:29:06

幼儿园小班教案《折青蛙》含反思】一、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让幼儿初步了解折纸的基本步骤,学会折叠一只简单的青蛙。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锻炼他们的耐心和专注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折纸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二、活动准备:

- 白色正方形纸张(每人一张)

- 教师示范用的大张纸

- 折纸步骤图(简单明了)

- 小青蛙图片或实物(用于引入)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小青蛙的图片,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小青蛙吗?它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对青蛙的认识。接着,教师展示一个已经折好的小青蛙,问:“这个小青蛙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2. 示范讲解(10分钟)

教师边讲解边一步步示范折纸过程,重点讲解以下几个步骤:

- 将正方形纸对角线对折,形成一个三角形;

- 再次对折,变成更小的三角形;

- 将两边向中间折叠,形成青蛙的身体;

- 最后将头部向上折叠,完成青蛙的造型。

在示范过程中,教师语言要简洁明了,动作缓慢清晰,便于幼儿观察和模仿。

3. 幼儿操作(15分钟)

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自己动手折纸。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及时给予表扬和帮助。对于操作有困难的幼儿,教师可进行个别指导,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完成作品。

4. 展示分享(5分钟)

请几位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自己是如何折出小青蛙的。通过分享,增强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四、延伸活动:

可以组织“小青蛙跳水”游戏,让幼儿用自己折的小青蛙进行比赛,看谁的青蛙跳得远,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五、活动反思:

本次《折青蛙》的活动整体效果较好,大部分幼儿能够按照步骤完成折纸任务,动手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 部分幼儿在折叠时不够细致,导致形状不准确。今后可以在活动中加入更多细节练习,如先练习对折、再练习翻折等,逐步提升幼儿的精细动作能力。

2. 个别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缺乏耐心,容易放弃。需要在活动中多给予鼓励和正面引导,帮助他们建立坚持的意识。

3. 时间安排上略显紧张,部分幼儿未能完全独立完成作品。下次可以适当延长操作时间,或分阶段进行教学,确保每位幼儿都能掌握基本技巧。

总的来说,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折纸,增强了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今后将继续结合幼儿的兴趣点,设计更多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